3.4.1 UniSwap之前的时代

在UniSwap之前,区块链世界经历了数个融资形式的革新,每次革新带来了巨大的泡沫,伴随着暴富的机会与一夜归零的风险。

3.4.1.1 ICO时代

相对于传统企业股票上市的IPO(Initial Public Offerings)融资形式,区块链世界第一次创新就是模仿这种形式,只是将“股份”换成了“代币”,称为ICO(Initial Coin Offering)。这种模式的第一个案例是就是以太坊,它以向公众收取比特币并认购以太币的形式,为项目筹集了初始的研发资金。之后随着以太坊的ERC20标准的发布,任何一个人都能在以太坊上发布一个自己的代币,第一轮ICO狂潮在17年爆发了。

ICO模式在当时属于未被监管之地,在最初诞生了不少融资神话,如EOS融资近42亿美元。由于当时每一个在一级市场成功认购的份额,在二级市场开放时往往能获得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收益,导致了市场的狂热追捧,同时各种项目的ICO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短时间内激发了巨大泡沫。

3.4.1.2 短暂的IFO阶段

2017年9月4日,随着监管大棒的落下,ICO泡沫破灭。大量山寨币短时间内归零,市场也看清了大量ICO项目捞钱的本质,但整个市场仍处于投机的热情之中。尤其是BTC扩容之战,诞生分叉币BCH之后,市场陷入了将主流加密货币分叉的叙事中,比特币短时间内被分叉出了几十上百种分叉币,称为IFO(Initial Fork Offerings)。

3.4.1.3 IEO时代

ICO形式的诞生,基于了项目方无许可的融资机会,也暴露了其缺乏背书的本质。任何一个项目都可以发币,但融到钱之后如何使用,或者干脆捐款跑路,投资人对此都毫无掌控力。于是由大型交易所主导的IEO(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)形式兴起,开始替代这种毫无保险的形式。大型交易所如币安,会在自己的平台发布经过审核的新代币,这样币安就需要以自己的信用为这些项目背书,如果在币安首次发售的代币出了恶性事件,同时也将伤害币安的信用。

IEO形式对比ICO,其实是一种妥协,处于于完全去中心化、无许可的ICO与完全受主权政府监管的IPO之间找到了一个中间地带。

3.4.2 UniSwap与新代币

3.4.2.1 IDO时代

IEO这种半中心化的形式,是时代的妥协。因为在大型交易所开户同样需要KYC,而且代币的认购并非在区块链上进行。由于在UniSwap上,任何人都可以部署代币流动性,它成功再次为无许可的融资形式提供了可能。

这种形式被称为IDO(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),即代币发行之后,由项目方或者社区自发的在UniSwap上提供流动性,消息早投资人如果相信该项目,可以第一时间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购买到自己项目的代币。